让孩子全面适应小学生活(一)
什么是学前班?学前班有什么意义?对孩子又有那些影响?下面哈利博特教育为您一一解答:
什么是学前班?
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。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,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,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,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据统计57%的一年级学生不适应。主要表现为:
规则意识差,听的习惯差,任务意识差,做作业完成意识差,生活自理能力上的不适应,与伙伴的合作、谦让、社交意识差。可见在幼儿园做好学前班非常重要。
学前班的意义:
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,包括社会适应性、学习适应性、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、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,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。
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:
1、两者教学形式上的不同,幼儿园以游戏为一日生活的基本活动。小学以集体活动为一日生活的基本活动。
2、生活作息上的不同:幼儿园生活活动贯穿一日活动,集体学习活动大班后期上下午各一节,每节40分钟。小学学习活动贯穿一日活动,上午4节,下午3节
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:
课程实施不同:
幼儿园的课程以整合实施为主要途径。小学采用分科实施为主要途径。
行为要求上的不同:
幼儿园以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主。小学以自我管理、学习习惯、知识等为主。
学前班应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:
包括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、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、独立性和生活自立性、人际交往能力、培养初步入学意识。
学前班应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:
包括日常生活的规则、集体教学的规则、其他场合的规则、按指令行动的习惯、倾听要求对不明白的地方会询问、遵守规则的习惯。
学前班应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:
包括会做值日生掌握简单劳动技巧、完成老师交办的事、培养责任感、做事专心不拖拉、学习计划和安排要做的事、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,不半途而废。
学前班应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立性:
包括会准备自己要用的物品爱护物品不乱丢、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、学习计划和控制自己的行动、会根据天气增减服装。
学前班应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:
包括礼貌用语、尊重他人、耐心听完对自己的意见、学习说服别人、会合作和分享、愿意关心、帮助别人、能接受老师的批评、如有误会可以向老师解释清楚。
学前班应培养幼儿的初步入学意识:
包括了解和熟悉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、了解小学生的作息制度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用具和使用方法、向往上小学当小学生的愿望。
省心与不省心之解说:
开始的时候费力气培养,现在费心,以后省心;开始的时候放任、松懈,看似省心,以后费心。习惯性培养的规律是21-30次。
衡量孩子对小学生活是否适应的三个标准:
1、学习感兴趣: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好奇和兴趣,能积极主动地学习,不懂就问;
2、活动能合群:在日常学习活动中,能与家人、亲友、老师、同学和睦相处;
3、生活有条理: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妥当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,不必大人催着、盯着才去完成。
人的动作70%都是习惯动作。习惯就是人稳定的、自动化的行为。俄罗斯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:习惯是我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,你有了好的习惯,一辈子就享受不尽它的利息,你有了坏的习惯,一辈子就偿还不尽它的债务,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。
开展“学前班”活动的价值取向,应重“入学愿望与情感”;重“学习兴趣与能力”;重“生活与学习的习惯、规则与任务意识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