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化学课
摘要: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。作为初中化学教师,如何立足本学科,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,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。而这些都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,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,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,指导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,为它们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一、明确目标,提高课堂效率
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,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向标、导航仪,它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,我们只有制订出明确、具体、合理、科学的教学目标后,才能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,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,优化课堂结构,更好地调控教学。
二、创设课堂情境,引发求知欲望
浓厚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在,是学生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的源泉,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,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,便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,所以,我们就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,使学生不再认为化学学习是机械的、枯燥的“第二外语”而是充满了新鲜和好奇。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,眼前一亮、精神一振,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,序言部分的讲解,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2008奥运会开幕式上五彩缤纷的焰火,播放四大发明的图片及讲解,播放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,这样的情境设置已经在极大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。又例如,在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,播放了错误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动画,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正确操作的认识。这些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,使学生通过感悟和亲身体验,逐步转化为内心深处的求知欲,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,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,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,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。经过这样良性循环,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。
三、巧妙地运用实验教学,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
首先,实验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。理化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,其中化学课中的实验教学尤为重要,生动、直观、有趣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,例如“空杯生牛奶”“烧不焦手帕”“玻璃棒点灯”等实验都能够紧扣学生心弦,比单纯的讲解知识、平铺直叙更能使学生耳目一新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其次,实验教学能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。在化学课中,许多知识的获得都是要通过实验来说明并进行分析的,而且,通过实验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,因此,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,一定要重视实验课的进行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勇于质疑,敢于对人们“司空见惯”或“权威人士”的事物提出怀疑;勇于向旧的传统和权威挑战。做到学生自己提出疑问,学生自己设计实验,学生亲手做实验,学生自行解决疑惑,自己评估实验,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,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,使他们在动手过程中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,提高自身素质。例如,在学习铁生锈时,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影响铁生锈的因素,(1)可能与氧有关;(2)可能与水有关;(3)可能与氧和水都有关。然后引导学生分析,若与氧有关,则铁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生锈,若与水有关,则铁在水中更能生锈,若与氧和水都有关,则应该与水还有氧都接触才会生锈,于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:①置铁钉于干燥空气中;②置于沸水中;③铁钉一半在水中,一半露在空气中,一周后再观察汇报。在这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,学生很自然地通过真实的实验现象接受并牢记了铁生锈的条件,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。
总之,我们要尽可能地通过一切可想的手段不断引导、激励、启发学生,以兴趣为先导,以实验为基石,以新课标为向导,扎扎实实地立足于本职工作,那么,我们的汗水就一定不会白流,我们的化学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殿堂。